2012年4月9日星期一

小飛俠潘彼得

(偶有劇透,當心中雷!)

幼年時已經看過小飛俠潘彼得的故事,很記得當時我在理工大學的某個高台,遵從著小飛俠的教導,想想快樂的事,然後翱翔天際!

當然,結果我不過是個低能兒,從高台上跳下來,繼而再爬再跳,往復不斷……

那時我還傻傻地想,我失敗的原因是我缺少了小叮噹的閃粉,抑或我想的事不夠快樂?



昨夜再看,卻已全無昔日心境。

一部兒童魔幻巨著,自有其驚奇歡樂之處;但結論我是看了一齣悲劇。

不願長大的小孩,離開了父母,來到永恆島與醜陋、年邁的鐵鈎船長為敵。

他理所當然感到寂寞,所以鼓吹其他小朋友亦隨他遠走高飛。溫蒂就是他其中一位追隨者。

然而當對歷險漸漸生厭,人還是想回歸安定,成熟是唯一的安樂窩,捨棄了天真和自由,只求好好安睡。

故此,溫蒂和其他迷失男孩的離開,是意料中事,且無可避免。

世上只有小飛俠一位小孩,拒絕長大,所以他會永遠孤獨下去。

「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,故將愁苦而終窮。」

孤獨已然悲慘,何況永遠?



戲中有好幾個感人之處,例如眾人大呼「我相信精靈的存在,我相信,我相信!」,儼如悟空(《龍珠》)集結元氣彈,拯救了精靈,摧毀了你的淚腺;又有溫蒂與母親久別重逢的一幕,母親見到溫蒂卻無動於衷,因為她常在夢中思念了太多次,致分不清夢與真實……

但這幾幕我都挺過去了,惟獨某不顯眼的一幕,我掉以輕心,終使珠淚偷彈:

溫蒂最後向欲離的小飛俠說:「你不會忘記我吧?你會回來找我吧?」

潘彼得答應了;可是他食言了,他一去不返。

這讓我想起周星馳的《大話西遊》,童年時看會笑到傻;現在再看,大概會哭到傻。

《大話西遊》的結局是孫悟空上了夕陽武士的身,忘情地吻紫霞仙子的後世,然後夕陽西
 下,黃沙滾滾,作別一方;紫霞瞥見孫悟空的背影,似有怊悵,卻也不明就裡。

愛的反面不是恨,而是遺忘。







我有個好習慣,看畢好戲會繼續聽它的片尾曲,而這很少會讓我失望(懸疑片、驚悚片的大可不必,會聽到神經失常的)。

像這套《小飛俠潘彼得》的配樂就是一流的,不容錯失。

〈Flying〉這段配樂可以貫穿全戲,起始的樂段如夢如仙境,忽爾來一段爵士鼓聲,宛如睡到最深最沉的夢鄉,敲響了奇幻之門,一股心跳,意猶未盡。

其後或驚險或輕快或舒緩,飛過了峻嶺高樓,再見另一番新奇景象。

曲終,夢斷。



亂曰:

小時候(七、八歲左右)要隨家人到紅磡火車站工作,我常常有機會去理大搞破壞。

例如我會捉些螞蟻、蜘蛛,拾些枯葉、石頭,掉進理大的還書箱裡,替職員們苦悶的工作製造驚喜——放心,驚是永遠甚於喜的。

又例如,有次理大的攤位派發某些刊物,我實在太無聊了,也去蹭一本來看。

或者是那些姐姐見我可愛(可憐?),就每款也給我一本……然後我發現,全都是英文來的……

所以我當著她們的面,將書本支解,拿來摺紙。

我在書的內頁發現了一張支票,以為中了獎,還開心得哈哈大笑(後來才知道那是一張入數紙……現在想來,那些刊物大概是課程介紹)。

直到現在,我仍很喜歡理大,啡啡黃黃的磚瓦很溫暖,很有親切感,緣於小時那幼稚、只看表面的我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留言後請按「Subscribe by email」回復後便能以e-mail通知你了!